界别同心汇丨把“委员作业”写在30万亩冬枣林里

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深刻把握功能定位,立足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实际,深入开展功能清晰、特色鲜明的“4+X”聚识活动,进一步延伸委员履职触角,切实做到与党政工作同频、与人民心声共振,把“委员作业”写在30万亩冬枣林里,写进群众心坎里。

微信图片_20240723182151

3月12日,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揭牌。

01  聚焦政治引领,写好思政作业

3月12日,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揭牌仪式暨首场聚识活动举办。活动现场,滨州市政协主席范连生、滨州市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、滨州市沾化区政协主席郭俊峰和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团队成员、界别群众代表等70余人,相聚在位于沾化冬枣原产地和主产区的下洼镇冬枣数字经济产业园,拉开界别履职的崭新帷幕。

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、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,作为“首要任务”“首堂课程”。在首场聚识活动上,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。

“聚识先聚心,聚心要用情,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就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的指南针。2024年,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牵头委员和团队成员站好前台、当好主角,区政协主动服务、做好保障,持续推动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做大做强,带动农民持续增收。”郭俊峰说。

“平常很少有这样的学习机会,感谢界别同心汇平台,感谢政协组织为我们送来了学习政策、了解政策的机会,我有责任、也有义务把党的好声音、好政策传递给身边更多的群众。”界别群众、山东九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玉华的发言,赢得了大家的掌声。

“上接天线,下接地气”的交流分享,让思想引领更加“有血有肉”。通过学习交流实现共同提升,首场聚识活动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、学习与履职互促的效果,学出了能力本领,凝聚了共识力量。

微信图片_20240723182201

3月21日,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开展“赋能助力 同心共富”  政策宣讲活动。

02  聚焦履职为民,写好连心作业

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围绕如何高质效、高水平发挥界别同心汇聚识作用,更好汇聚正能量、画大同心圆,提高高质量建言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,探索开展了建言资政员、社情民意员“两员”聘任工作,从全区资深知名冬枣专家、有较强影响力的代表人士中聘请了3名建言资政员和3名社情民意员,将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。

“枣农有意愿建大棚,但是缺少资金;涉枣企业想全面了解惠企政策;部分年龄大的枣农缺乏科学化种植技术……”建言资政员郭庆宏,在界别同心汇专题协调会上集中反馈了当前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问题。

群众有需求,界别同心汇有行动。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连续组织开展了由“贷款政策下乡行”“送技术、送服务”等多个子活动为载体的“赋能助力 同心共富”政策宣讲活动,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。

“‘冬枣大棚贴息贷款’是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与沾化青云村镇银行联合推出的金融产品,用于支持枣农建设冬枣大棚增产创收,贷款额度最高10万元,期限为两年……”3月21日,牵头委员、沾化青云村镇银行董事长刘召良在“贷款政策下乡行”活动上为枣农讲解贷款政策。

“多亏咱界别同心汇和刘委员为我们讲解贷款政策,银行还承诺上门办理贷款,帮我解决了建设大棚的资金难题!”界别群众、沾化区鑫鑫红冬枣专业合作社社员姜海波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4月2日,一场“送技术、送服务”活动在大高镇一处枣园内举行。“经过合作社8年的摸索实验,在大棚冬枣的管理上要特别重视10个环节。具体什么时间做哪些事,明白纸上都写得很清楚了,只要照着做,种出来的冬枣质量差不了。”团队成员、沾化区小农冬枣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许荣峰说,“放下手是凉的,抄起手是暖的,担任政协委员、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不只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,能以这样的身份为社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”

“民之所望,履职所向。履职为民是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职责。打造乡村振兴‘齐鲁样板’,对我们来说,就是借助‘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’聚识平台,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困难,踏踏实实发展好冬枣产业,认认真真讲好冬枣故事。”牵头委员,区政协副主席、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,今年以来,全区累计发放冬枣大棚贴息贷款3476.65万元,辐射枣农547户。

微信图片_20240723182204

4月2日,“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”开展“赋能助力 同心共富”  “送技术、送服务”活动。

03  聚焦产业发展,写好实践作业

围绕如何提振沾化冬枣种质、向种图强,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积极协商探索,全力推动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。

4月19日,黄升镇秀梅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,众多农业专家、冬枣技术专家、政协委员、枣农代表齐聚在此,参加一场以种业提振为主题的“从‘芯’出发 ‘枣’赢未来”协商活动。

“‘沾冬二号优势在于品质优良,但在抗病、抗灾能力方面是劣势。近几年,区里实施双增双提工程,沾冬二号病虫害持续减少,产量得到保障,实现效益大幅提升。我认为,应该继续加大沾冬二号和设施大棚的推广力度。建言资政员、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。

于洪长的话得到了在场专家和枣农们的一致认可。去年冬天的极端天气,大棚确实发挥了大作用,避免了大棚内冬枣树的冻伤冻害,但露天种植的冬枣树却深受其害,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现象。区政协委员路国庆说。

经近期调查研究,去年低温灾害天气造成枣树冻伤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枣农的粗放式管理。下一步,我们将借助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平台,继续凝聚共识,持续实施双增双提工程,提振种业,助推冬枣提质、枣农增收、产业增效。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、冬枣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利,针对现场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。

我种了18亩冬枣,其中有3亩是新品种‘鲁蟠一号’。这个品种源自冬枣园偶然发现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嫩芽,于是就保护起来、耐心观察。两年后,结了6颗小枣,形状与其他品种大不相同。到2021年,嫁接了200棵,亩产量稳定在2000斤左右,平均单果重50克左右,肉质细腻、皮薄,消费者反馈良好,2023年价格定在200元/斤,供不应求。今年我想借助界别同心汇这个平台,将培育‘鲁蟠一号’的技术推广给更多枣农。”界别群众纪秀梅说。

活动现场,与会代表积极分享观点、频频互动交流,句句落到实处、字字饱含真情。

人民政协的基础在界别、特色在界别、活力在界别。下一步,沾化区政协将依托沾化冬枣·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,持续组织开展系列聚识活动,为加快推动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,赋能乡村振兴,广泛汇聚智慧力量,真正叫响一枣一世界,枣红心更红凝聚共识品牌。郭俊峰说。